English

孤篇自荐 浮出网面

2001-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自2001年1月5日起,BOOK321网站与台海出版社联手,邀请谢冕、王蒙等6位作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推荐国内50岁以下健在的当代作家50名,再请入选作家每人提供自己的中篇小说三部,其中之一为本人最满意作品,同时附该篇推荐理由,之后将作品节选和推荐理由在BOOK321网站上公布,请网民投票竞猜哪一篇是作家的最爱,猜中有奖,最高为人民币2万元。作家推荐的50篇作品最终将于2001年3月由台海出版社结集成书。除竞猜活动以外,网民也可以投票选择自己最喜爱的10名作家并进入讨论区进行评价,皆属民意测验性质,不设答案和奖项———是为50作家孤篇自荐网上竞猜活动。据BOOK321有关负责人称,至2001年2月15日止,共收回有效答卷5112份,该数字不包括只点击评选人气最旺作家的网民。

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说,印书、卖书、算帐别赔钱———出书本身实在是一件很俗的事情,真正的意义在于出书的过程,在于互联网上最真实的结果。

以前评价某套丛书或某项活动的时候,报纸上满篇作家怎么说,评论家怎么谈。现在有了网络,老百姓终于也有了平等的对话权,一时间网站讨论区帖子云集,气氛火爆,网民们纷纷披挂上阵,与作家、评论家一较短长。正像一位网民在留言版上所说:“什么权威不权威的”,网络彻底抽去了彼此之间权威与民间、粉饰与真实的隔断,大家站在一个空间里对话,会是什么表情?会有什么结果?这正是“孤篇自荐”最大的悬念。

如今,竞猜结束,谜底也终于可以揭开。

文学走到世纪末?——给“孤篇自荐”做“盘点”

谁在关注文学活动?———大“家”,还是大众?

虽不乏莫言、朱文、余华等表示对活动不感兴趣或不看好的作家,成名成家者中仍以持支持意见者居多,网民的意见就五花八门了。

陈晓明(专家组成员之一,评委):像这样集中,成规模,并且融合了评选、自荐,以及读者参与的活动,无疑对严肃文学重振旗鼓起到积极作用。

残雪(作家):好。这么多年以来很少有。对活跃国内文学气氛,让读者来熟悉当代作家的作品,吸引读者很有价值。

姓名:累不死的(网友,下如无特殊说明均同)邮箱:lbs@163.net

这年头又是互联网又是电视还有歌厅夜总会,再加上为了拼点糊口钱,已经累得贼死,大脑也灌麻木了,还有功夫看文学作品哪?大作家们,你们饶了我吧!

姓名:绿云清叶邮箱:luyunqingye@sina.com

尘世的浮躁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静心品味的心情。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似乎遥远的从前。时光洗去铅华,重现当年的模样。这样多好。嗯。小雨来的正是时候。

作品好不好———谁说了算?

谢冕:请读者相信我们投票时的态度是严肃的,近乎宗教般虔诚。孟繁华(评论家,评委):当代文学作品有无数选本,但这个选本是唯一由作家自己推荐编辑而成的,这是该丛书比较新颖和独特的地方。

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竞猜活动的讨论区里,王安忆、陈染、刘震云等等一系列作家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但一致的叫好与喝彩绝不是互联网的特质,尴尬和冲突也在所难免。

徐坤(作家):至少我选的作品《厨房》被认为是读者喜欢的。

刘庆邦(作家):《走窑汉》这篇小说发表至今已15年了,她至今仍然活得充满激情。

姓名:结网邮箱:chengn@sina.com

拜托了!评委!你们搞出来的这些作家有不少第一次见到名字,怎么选呀!池莉,刘恒写的作品还不错,徐坤的作品《厨房》写得真难看,还有刘庆邦的作品看着味同嚼蜡。

邱华栋(作家):我选的是一部近作,99年底写的。这篇小说的叙述有一种音乐的节凑感,语言也缤纷自如,另外蕴涵着我的悲悯的情怀,这就是我选择这篇小说的理由。为什么在青年作家里只有我和朱文入选?因为朱文的叙述方式是对当代生活的反复陈述,很有特点,而90年代城市文学里少了我不好办。

姓名:青年作家邮箱:没有!

HI!兄弟姐妹们,你们可是看见邱华栋说什么了吗———为什么青年作家里只有我和朱文?———为什么?

群情激奋中不乏理智的声音。名为“开心”的网友说:“作家有名无名不过是他自己水平与机遇的问题,“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只要文章值得看就值得向大家推荐,也不可能要求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对于现在这个所谓的速食时代,不好好读一些有价值的书活着也真没意思了。”

谁是最好的作家?

一百种评选大概会出来99种结果。顾不了这么多,且说这次。

网友的票是最公平的。没有顾及,没有炒做,没有红包,说爱说恨,直率自然。

姓名:Kouhanyu邮箱:xgyin@fm365.com

我认为刘震云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姓名:高度邮箱:bj.zhuajun@263.net

我将余华作首选!!绝对非常光彩!!!看了就知道,相信我选的非常不错!!!!

姓名:虾酱

我要投张抗抗的票!一准是《残忍》,我打一块钱的赌。

众说纷纭之中,王朔一度独领风骚,成为网民投票数目最高作家。

网站的BBS上,有网民干脆给自己起名叫“王朔OK”,大喊:“不读文学,特别是王朔的作品,你们不可救药了!”

甚至有人在网站的讨论区放话出来:谁不选王朔,就是跟我有仇!

玩笑归玩笑,但足以说明王朔在网络一族心中的重要位置。

当然,王朔从来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沙龙里也不乏叫骂之声:王朔专搞痞子文学,王朔搅乱文坛;王朔那么老了,王朔都可以做我爷爷了,歇歇吧您哪。

但无论如何,王朔还是文坛的一位人物,一个焦点,你说他歇斯底里也好,江郎才尽也好,肤浅也好,卖弄也好,炒做也好,毕竟,他仍然是广大网民心目中第一个想到的作家。

总之,竞猜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家似乎认定:不管看上去很美还是看上去很丑,如果没有王朔,中国文坛该有多寂寞。

山不转水转。

竞猜区里的局势也着实是瞬息万变,让人摸不着头绪。

刚刚还是王朔狂放不羁的风格颇得人心,过了个年回来,老王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宋词一般温婉含蓄的王安忆成了众多网民的新宠,后来居上,排名一路飚升,以4242票的绝对优势力挫刘恒、余华、刘震云、莫言、苏童这样的老将,并将曾经不可一世的王朔远远抛在了身后。

王安忆的小说,或许不如王朔早期的作品那么痛快淋漓,锋芒毕露,但自有凄凄凉凉的故事在,自有柔媚和悲怆的骨子在,王安忆的小说,你说它老就老,你说它新就新;你说它俗就俗,你说它雅就雅,说她雅俗共赏、老幼皆宜似乎不过分。有人批评王安忆的小说故事性太强,完全压倒了思想性,与池莉(以2360票居第六位)在本次活动中的受宠合起来看,这似乎预示着所谓深刻难懂的纯文学将越来越局限在文化小圈子里,而消遣则成为大多数网民对文学作品的第一需求———不知是喜是忧。

老中青———究竟哪一支才是梦之队?

谢冕(教授,评委):就个体而言,倒未必是最好。但这50个作家的总体水平,代表了中国近20年来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本次活动中专家推荐的50名作家曾被媒体称作“梦之队”。

一位名为“我爱新生代”的网民频频点头:“不愧是权威评出的,都是实力派作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新生代的韩东、朱文、东西、杨争光等也被选入,说明他们已经摆脱了尴尬的另类身份,获得了承认,好!”

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有一句话绝对是真理———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自己的梦之队。

先是一个署名林舟的作者在网站上贴帖子《梦之队还是大杂烩?》表示对这50作家的队伍颇为不屑。然后是作家、网民齐上阵,纷纷推举自己的梦之队。

刘震云(作家):肯定有遗漏的。就象选美,选球星,哪怕是选个钉鞋的———看谁的鞋缝得好的,都是几个评委在某一时刻,某种气氛中达成了某种共识,代表了评委的看法,有客观的,当然也有主观的。漏掉没什么,选上其实也没什么。

姓名:xiaoyao邮箱:多着呢!

说真的,咋这么多名家呀?咱大多不认识!!!!!

姓名:高度邮箱:bj.zhuajun@263.net

孟京辉要算一个,兄弟们以为如何??

姓名:汪洋大海邮箱:haolil?i@fm365.com

如此名作,我左挑右选只有七位我见过且在心中有份量的,梁晓声出国旅游你们没找到吧?!幸亏方方和抗抗还给了面子出席了,否则你们对天不起锕!!!

姓名:江枫邮箱:hitcjh@fm365.com

为什么没有新生代的作家———韩寒???他的文笔很是不错,《零下一度》、《三重门》很受好评的!

李洁非(评论家,评委):一些作家,象熊正良、东西、石舒清被遗漏了,很可惜。

网络来了,影视来了,文学的处境究竟怎么样?

尽管几乎每个作家都写来了自荐理由,其中有些更是很明确地告诉读者究竟该选哪一篇,但读者就是忽略不计。这年头,很多文学作品是跟着影视作品火起来的,这把大家引向一个误区,那就是凡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必然是好的,必然是作家推荐的。

该类错误的典型代表是苏童。他的《妻妾成群》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一起出尽风头,远远超过了其自荐作品《三盏灯》,以至于70%以上的网民不管不顾地认定了它。而同时,许多网民又大声疾呼:我们的网络写手在哪里?

纯文学的风光不再似乎已成定式,接下来是否会干脆被影视和网络取而代之?

刘震云:谁说纯文学低靡啦?国内存在这么多文学刊物就不正常。美国的《纽约客》也只是有一部分纯文学,剩下的也不是。现在很多人说只有流行作家,没有让人不忘的作家,那是因为他们写的根本就不是纯文学。

姓名:结网邮箱:chengn@sina.com

中国当代文学陈腐的语言,老套的表现手法和读者的欣赏观念己南辕北辙———这是形式上的俗。而内容呢?有多少作品在面对现实表现现实?更别说尖锐深刻了。不要怪读者不欣赏不买帐,看一篇小说还不如读一篇网友优秀点的帖子,起码那里有真情,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陈晓明:生活在变化,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都改变不了趋势。网络文化必然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主流样式,网络文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文化这种东西它并不是简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伏沉降,特别是那些与人性贴近的文化类型,它很难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排挤出去。比如说文学,它是最古老的文化类型之一,它与人性最初的自我认识相关,它几乎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生活。而印刷文学也可以说是与现代性启蒙主义文化相伴生,人们在很长的时间内还会对阅读印刷文学保持需要。网络文学兴起并不意味着印刷文学就会消失。

姓名:小禾邮箱:xiaohe-cn@163.com

看了这么多的评论,心里挺舒服,至少还有人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是关心中国文学的,说自己不关心的同时也就关心了,就像打是亲骂是爱一样!

谁在吸引数千人的目光———文学,还是大奖?

刚刚从纯粹的B2B交易网站转变为交易与信息并重的文化网站,WWW.BOOK321.COM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孤篇自荐》活动的竞猜区里已经涌进了数千人,其中完成全部150篇作品竞猜的有效答卷将近5000份,不久前才建好的BBS中也有了长达几十页的留言。无论是对于网站自身,还是对于中国文坛而言,这似乎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消息:有人预言网络文化将是传统文化的坟墓,现在看来,似乎是危言耸听了———因为现在的网民们仍然关注着纯文学,关注着文学圈。

但喜中有忧。

有人说,这完全是商业运做,完全是物质刺激。

一个网友在留言版上写到:要是没有2万元大奖,没有10部商务通,没有100套书等着赢,还有人关心什么文学吗?

古典文论中有所谓“指月”原理———我用手指给你指一个方向,我是让你顺着我的手指看到天上的明月,不是让你看我的手指啊!

作家刘恒对“孤篇自荐”活动评价道:“这时候,只要有人还在做与纯文学有关的事,就值得尊敬。”

如果这年头大家真的需要一只手才看得到文学淡淡的光辉,那BOOK321的大奖也无可厚非,就权当他是那只手吧———只要大家在争抢文学大餐的时候不要忘了瞟一眼头上的月光。

靠近文学艰难 ———写在《孤篇自荐》 丛书付印前□安然

书行将付梓,编辑约我说几句话,便脱口而出:“文学艰难!”

仅凭参与组织了一次文学评选活动,只能算是靠近一次文学,就发本应业内权威人士当发的如此深沉之感慨,会给人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甚至可能还会被误解为有点儿刚识几个字就硬往文学圈里挤的劲儿。因此将这次“文学艰难”的真实感觉自降几级,但最多算是靠近文学的艰难之感。

也许是工作关系,做了几十年的准文学青年,像非左撇子的我见到饭习惯于用右手抓一样,心中一直以为文学是导引人们前行的火炬,天必将降大任于文学,文学必将做出骇世惊俗之举,文学家在我心中也一直是救民众于水火的人民子弟兵,甚至是拿破仑。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你随时可见那面色苍白、言辞木讷、目光呆滞,而一爬上网便神采飞扬,一进聊天室便口若悬河的男女青少年或超龄男女青少年,每当听着他们大谈“美眉”、“大虾”等比我听英语还难懂的语言时,我便忿忿然。这时对文学的准文学青年的情结便发作起来,我虽写不出锦绣文章,但可以拿起笔作刀枪,可以硬把文学往网络男女青少年包括超龄网络男女青少年脑袋里灌。我不敢奢望他们弃网而读经,哪怕通过网上游戏知道当今还有许多被我等奉若英雄的作家的大名也好啊!好啦,我终扒上文学的边了,随之靠近文学的艰难我也觉出来了。

先是说到这次活动的权威性,我确实有点儿慌,难于回答。尽管我也曾幻想过做挽网络青少年于传统文学之中的英雄,但也自觉我非力大身沉之辈,甚至装不得这等豪杰状,只是搞次活动,像以前无数次活动一样。只不过这次赶上世纪末,再加上有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互动而已,没想权威。依我浅薄的眼光,按照我以为的公正原则,征求各方意见,请了自认为最合适的专家做评委。评委们严谨、负责的态度令人感动,这件工作绝不是修鞋的皮匠来找木工的碴儿,而是美食家对厨师的评品。当然换一批美食家评出的优秀厨师可能不一样。创作本身再个性化,一旦形成作品便是一种公众化的东西,那就要允许别人发表看法和评品。尽管梵高的作品在身后才为人所识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对要得出一个结果的评选来说,少数服从多数总比多数服从少数更好使。如果再深究评委推荐人的资格问题,我真无话可说了。好在有“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在那儿挡着,这次小小的活动民间的又算什么呢?也许是人们对评奖寄予厚望,有点儿像我对作家们的那种准文学青年情结在起作用吧!

再说到如此活动有无商业炒作之嫌,也挺难回答的。其实作家们的作品以各色选本的形式在书肆坊间随处可见,汗牛充栋。好在我始终认为世上没有不重复的选题,只要有创新的策划就够了,只有操作方式得当方可能达到我们这次活动的初衷。适度的市场化操作,绝不意味着道德的沦丧。期待一次活动不带任何宣传、不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如同让所有的人都唱咏叹调,让革命队伍里是纯而又纯的布尔什维克一样难。

这里还不要说活动的组织、资金的调配、软件的设计、作家授权的取得、作品结集的出版等等之难。说了半天,其实我只是靠近了一下文学,就感到了这许多难处。而真正身处其中的话,又该当如何呢?我想靠近文学艰难之程度一定远低于文学之艰难。

文学艰难难于何处呢?想必这只有身处其中的作家们才可以做答。而我所感到之难,与之相形,也许仅是一种姿态、一个方式、一份心境吧!

现在回头看看书中的作品篇篇都很好看。愿读者也有同感。只是编书也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活动设置的原因,一定遗漏了不少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但愿有机会补偿这个缺陷。然而,我更愿专家对这次活动的评选结果与青少年网民的评选结果之异同能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

(注:本文作者为台海出版社社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